微信关注
智能客服 服务热线
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
航信动态
通知公告
首页 > 新闻中心 > 航信动态
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志“全球治理丛书”八卷本全部出版

  全球治理既是当代中国改革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中国参与全球化进程、塑造大国形象的重要机遇。早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就精确指出“加强同世界各国交流合作,推动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这是对于全球治理问题的理论概括和战略判断。

  2017年,习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

  2018年10月,由陈家刚主编、原中央编译局世界发展的策略研究部以及全球治理与世界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为主创团队的“全球治理丛书”,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全部完成出版。

  全球治理超越传统的国际政治、国际关系解释模式,能够有效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许多全球性问题,确立面向未来的、真正的全球秩序。全球治理超越了传统民族国家的界限,将民族国家与超国家、跨国家、非国家主体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的合作格局。全球治理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日益建构起“和而不同”的价值取向。有效的全球治理既要求各国遵循人类的共同价值,又要求尊重各国的文化传统和多样性需求,从而使人类因为全球化的发展而面临的共同问题有了新的解决路径。

  中国正在成为全世界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和治理机制变革的推动者,这是中国热情参加全球治理的战略选择。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全球问题的日益凸显,以及中国国家利益的实际要,作为内在动力和外在诱因,都逻辑地要求中国热情参加全球治理。尽管人们对“全球治理”的认识还存在分歧甚至不同的表述方式,但毕竟一般而言,“全球治理”是“治理”理念在全球层面的拓展和运用,二者的根本原则和核心内涵是一致的。全球治理的兴起,与全球化发展因果相关。全球治理,不仅是一种政治选择,也是当今所有国家必须面对的现实。

  “全球治理译丛”总共包括八卷,出发点是结合全球治理理论的最新发展,选择若干重点领域,比较全面地收集整理重点研究成果,汇集成册,以为学术界开展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源。本丛书的各卷主编既有中央编译局全球治理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的青年研究人员,也有合作网络的专家学者。他们系统梳理和研究全球社会组织、全球冲突与安全治理、全球金融与经济治理、全球劳动治理、全球互联网治理、全球生态治理、全球资源治理等领域。丛书包容了全球治理各领域的最新、最重要的发展成果,主编团队所在的原中央编译局全球治理与世界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密切跟踪国际学术前沿、积极拓展学术合作交流的特色,在本丛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同世界各国交流合作,推动全球治理机制变革,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这是第一次在党的重要文献中以“全球治理”取代“全球经济治理”,意味着中国不再把全球治理仅仅局限在经济领域,它同时涵盖了政治、安全、社会和其他新领域的全球治理内容。同时,中国观念中的全球治理,不只是一种外交事务和世界现象,而且是一种机制和制度,是一种新的世界秩序。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与金融治理,是“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唯一一个从外交层面入手,来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的措施。中国通过参与全球经济与金融治理,取得了很多成果,一方面维护了我们的国家利益,另一方面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促进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体系中的作用的上升,做出了重要贡献。继续深入推动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不仅符合大国经济地位所赋予的战略责任要求,同时也体现中国继续维护和扩展自身国家利益的未来面向。

  随着冷战对峙所代表的超级大国及其意识形态对抗格局的消失,以及核威慑为代表的传统安全威胁的缓解,各种民族冲突、宗教冲突,以及以国际和全球金融危机为代表的非传统安全,逐渐占据国际社会中安全与治理问题的重要议程。这并非说,当今世界进入了一个非传统安全与全球治理为主的时代,只不过表明,与传统大国战争时代相比,当今世界的安全问题泛化,全球治理问题凸显。诸如人口、宗教、移民、气候、卫生等等冲突层出不穷,而传统的大国竞争、地区冲突也是此起彼伏。在某一种意义上说,世界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安全与治理的时期。

  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转入“新常态”,经济稳步的增长面临出口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变。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传统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面临挑战,国内外不乏对中国是否有能力越过“中等收入陷阱”的担忧。加入WTO以来,许多学者探讨了如何将国际劳工组织核心劳动标准引入中国的问题,其核心问题是引入国际劳动标准要考虑到我国的法律原则和国情特点。

  当前的全球气候治理结构对于应对全球变暖能够发挥多大效果?一种观点认为,各个国家分别追求本国的减排目标,既不可取,也不可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基于各国国内政治的气候治理虽然并不能完全解决气候问题,但可提供一个支持性的框架,让各国在其中实现必要的减排。可以说,《巴黎协定》为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打开了一道门,但并没做出保证”。眼下亟须做的,就是思考怎么样制定一系列有效的、高效且公平的原则和政策,来提振和促进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国内行动和全球合力。

  互联网诞生到现在已经50年了,它的出现促进了全球化的发展,并使“地球村”的语言变成现实。但同时,也正是因为互联网连接了全世界,使得互联网治理问题超越了民族国家的范畴,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构筑更完善和公平合理的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迫在眉睫。互联网全球治理不仅应关注技术资源方面的全球配置,还应关注互联网全球治理规则和秩序的重构。

  可以肯定地说,国际NGO是全球治理的重要主体,也是全球非营利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NGO在全球治理进程中的有效性,使得全世界比原来更加全球化。国际NGO推动国际社会的其他主体——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个人和各种集体——意识到日常生活中的全球维度,更广泛地去参加了。自19世纪形成以来,国际NGO一直在发挥作用,而在21世纪,它也很可能在全球治理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从将自然资源视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角度,中国从国家层面已经采取了相关行动。这主要体现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指定,体现出了中国在面对国内自然资源领域的很多问题时所做出的协调、一致的努力。然而,从国际层面看,对于全世界内在资源领域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目前尚未形成一个能够被广泛接受的、协调、一致的应对框架,全球资源治理有潜力成为这样的框架。只有形成了共识,才能形成框架,因此,对全球资源治理的研究,就是要促进共识的形成。

上一篇:《儒释道600条》:具有真知灼见 下一篇:创益通董秘回复:“信创”是一个比